中医认为蛋白尿的发生与外邪侵袭,脾肾亏损有着密切的关系。外邪侵袭,可酿湿生热,蕴结下焦、清浊不分。则尿中出现蛋白。此外,风寒所致的反复感冒,风热而引起的咽痛、乳蛾肿大、烂喉痧及猩红热,湿热而致的各种皮肤感染,均可产生蛋白尿。-脾肾亏损也极易产生蛋白尿。中医认为:”脾能运化水谷精微”,脾主升清的布散,机体精微物质的化生与敷布主要依赖脾,脾虚气陷,因此蛋白尿的产生机理与脾气亏虚,升清摄精无权密切相关。-临床还常常观察到肾炎、肾病患者的蛋白尿与肾气虚有关,由于肾虚封藏失职,固精无权,则精微物质流失于外而致蛋白尿。标实为风、寒、湿、热、毒、瘀血阻滞。治疗以正虚为本,邪实为标,在辨证的基础上随证加减。-曾经就有这么一个患者孙某,男,32岁。主诉:出现浮肿、血尿,医院检查诊断为"急性肾小球肾炎”,住院治疗,后反复发作2次,迁延为慢性,尿蛋白(++)~(+++),经中西药治疗未见好转。现患者仍三力,眠差,腰困,口渴喜冷饮,舌质淡红,舌苔薄黄而腻,脉细滑。-?辩证:这是脾虚湿热的典型表现,要以健脾利湿为主。-??开方;太子参、白术、土茯苓、半夏、陈皮、薏苡仁、蚕砂、山药、墨旱莲、赤小豆、白茅根、麦芽-?二诊:复查尿常规尿蛋白(+),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1.1g,加黄芪为患者提高免疫力-?三诊:复查尿常规尿蛋白转阴,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0.08g。,定期复查尿常规,尿蛋白均为阴性。-肾炎疾患,在古代医籍为水肿病。一般治到水肿尽消,精力充沛,即算洽愈。现代医学证实,尿蛋白存在,病未痊愈,是肾脏有损,血浆蛋白随尿渗漏。在治疗上达到肾功能恢复正常,尿蛋白即消失,是为痊愈。-?千年以来,这个发病的机制没有变化,所以这个方子就针对这种机制,所以它能够解决这种问题。中医讲究一人一方,在用药之前,最好再问专业医生,大家使用此方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进行加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