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意这种病,西医疗效差,副作用大,这样

皮肤病白癜风 https://m-mip.39.net/pf/mipso_6344211.html

编辑:小药童

写于荷花盛开的北京

肾病治疗是世界性难题,从年到中国中医科学院攻读肾病博士开始至今,肖相如老师已潜心攻研肾病30余年,积累了很多中医治疗肾病的经验。

下面是肖老师关于IgA肾病的宝贵治疗经验,希望大家都能学会,造福一方为了便于你更透彻地理解学习,小药童特将干货知识点提炼如下:

1、局灶坏死性IgA肾病病案一则

2、中医治病不是千篇一律的

3、阴阳失调的四种表现形式

4、疾病的性质分类

5、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与途径

6、中医治病与西医最大的不同是什么?

7、若患者的IgA肾病属于热证,用激素无异于火上浇油

局灶坏死性IgA肾病案

作者/肖相如

1

局灶坏死性IgA肾病病案一则

患者陈某,女,32岁,河北省沙河市人,年6月20日就诊。

年2月发病,主要表现为血尿,3月到河北医院做肾穿刺病理活检,病理诊断为“局灶坏死性IgA肾病”。

用激素、骁悉治疗无效,加上价格昂贵,于年6月20医院就诊。

除了尿检有潜血和大量红细胞外,患者还表现有形体较瘦,手足心热,舌体瘦,舌质红绛,苔少而干,脉弦细数。

治以养阴清热、凉血止血为主,兼以清利湿热,方以滋肾清利汤(治疗肾炎血尿的经验方)为主加减。

处方如下:

生地15g丹皮10g女贞子15g

旱莲草15g石韦30g茅根30g

丹参30g白芍15g生侧柏叶30g

马鞭草30g乌梅30g白花蛇舌草30g

以上方加减治疗将近1年,至年5月,患者舌象变为质淡红苔薄白,脉象和缓,尿检正常。

让患者再到河北医院肾病科去复查,医生说患者很正常,不用再查了。

我本来想让患者再做肾穿刺,但转念一想,如果仅仅为了从病理诊断证实我们的治疗是有效的,而让患者再做肾穿刺,从我的本意来看,不是仁慈的做法。

所以我放弃了这种打算。为了证实疗效,我们就做长期的随访观察。到现在为止,患者情况良好,有时还会带其他患者来找我看病。

2

中医治病不是千篇一律的

对于lgA肾病,西医没有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,大多数的时候会用免疫抑制剂,常用的药物有激素、环磷酰胺、骁悉等。因为西医的研究认为,肾病的发病和免疫失调有关。

中医治疗IgA肾病,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,不是千篇一律的。

正常情况下,人体的阴阳是平衡的、稳定的,这是阴阳的正常状态,中医称为阴阳协调调,阴阳协调是人体健康的基础。阴阳的不平衡、不稳定,中医称为阴阳失调,阴阳失调就是疾病状态。

人体阴阳的失调表现为阴阳的偏盛和偏衰,阴阳的偏盛是阴阳的量比正常的时候多了,阴阳的偏衰是阴阳的量比正常的时候少了。

3

阴阳失调的四种基本表现形式

阴阳失调有以下四种基本表现形式,也是阴阳失调的四种基本证候。

1、阳气偏盛:

阳气偏盛会导致阴气相对的不足,阴气不能制约阳气,阳气亢盛,人体表现出火热炽盛的症状。

比如高热、怕热、满面通红、大汗、口渴、大便秘结、小便黄赤、舌质红、舌苔黄燥、脉滑数有力等。

这些都是热邪亢盛,阳气有余的征象。阳气偏盛的原因是感受了外界的热邪,中医将其概括为“阳盛则热”,这种热是实热。

2、阳气偏衰:

阳气偏衰会导致阴气相对的过盛,阳气不能制约阴气,人体表现出阳虚寒冷的症状。

比如怕冷、手脚不温、胃部和腹部疼痛、受凉加重、温暖则缓解、大便偏稀不成形、次数多、小便颜色白、舌质淡嫩、舌苔白、脉沉细无力等。

这些都是阳气不足,阴寒偏盛的征象。阳气偏衰是人体阳气本身的虚弱,中医将其概括为“阳虚则寒”,这种寒是虚寒。

3、阴气偏盛:

阴气偏盛会导致阳气相对的不足,阳气不能制约阴气,阴寒过盛,人体表现出寒冷过盛的症状。

比如恶寒(恶寒就是怕冷,但是这种怕冷的患者不会因为加衣服或被子,或烤火而减轻)、无汗、头痛、全身疼痛、腰痛、骨节疼痛、身体发紧、口不渴、舌质淡、舌苔薄白、脉浮紧等。这些都是阴气偏盛,寒邪过度的征象。

阴气偏盛的原因是感受了外界的寒邪,中医将其概括为“阴盛则寒”,这种寒是实寒。

4、阴气偏衰:

阴气偏衰会导致阳气相对的亢盛,阴气不能制约阳气,人体表现出热性症状。

比如手心脚心发热、心烦失眠、潮热(发热像潮水一样定时发作)、盗汗(睡着了出汗)、咽干口燥、舌质红绛、苔少甚至无苔、脉细数等。

这些都是阴气偏衰,阳气相对亢盛的征象,这就是中医常说的“阴虚阳亢”。

阴气偏衰的原因是人体阴气本身的虚弱,中医将其概括为“阴虚则热”,这种热是虚热。

4

疾病的性质分类

阴阳失调的基本表现就是偏盛偏衰,所有疾病的基本证候都不会超出这范围。

阴阳偏盛偏衰所表现出的证侯性质不外寒热虚实四大类,阳气偏盛和阴气偏衰都会表现出热象,但阳气偏盛的是实热,阴气偏衰的是虚热;阴气偏盛和阳气偏衰都会表现出寒象,但阴气偏盛的是实寒,阳气偏衰的虚寒。

从正邪而言,疾病的性质不外正气虚弱与邪气亢盛两类,即正虚与邪实。正气,就是人体的抵抗能力;邪气,就是导致疾病的原因,也就是病因。

对于证候虚实的判断,《内经》认为,“邪气盛则实,精气夺则虚”。凡是感受了邪气导致的疾病,就是实证;凡是人体的正气虚弱导致的疾病,就是虚证。

5

中医治疗疾病的原则与途径

中医治疗疾病的总原则是扶正祛邪,协调阴阳。中医治疗疾病的途径是“以药物之偏以制人体之偏”。

药物都有寒热温凉的属性和酸苦甘辛咸的味道,这就是中药的“四气(性)五味”。

药物有不同的作用趋向,如有的药物作用是向外、向上的,有的药物作用是向内、向下的,这就是中药的“升降浮沉”。

不同的药物对不同的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力,可以将其他药物的作用引导到所属的脏腑经络,这就是中药的“归经”。

药物的四气五味、升降浮沉、归经理论是医生驾驭中药以达到治病目的的有力武器。

阳气偏盛和阴气偏衰都表现为热证,治疗的时候都应该清热,要用寒凉性质的药,这是相同的。

但是,阳气偏盛是实证,是实热,要以祛邪为主,要用泻火清热的药以祛除实热,泻火清热以祛除实热的药大多是苦味,所以治疗阳气偏盛的实热证的药,多是味苦性寒沉降的,如大黄、黄连之类。

阴气偏衰是虚证,是虚热,要以扶正为主,要用滋阴清热的药以清虚热。滋阴清热以治疗虚热的药大多是甘味,所以治疗阴气偏衰的虚热证的药,多是味甘性寒沉降的,如地黄、麦冬之类。

阴气偏盛和阳气偏衰都表现为寒证,治疗的时候都应该祛寒,要用温热性质的药,这是相同的。

但是,阴气偏盛是实证,是实寒,要以祛邪为主,要用攻逐寒邪的药以祛除寒邪,攻逐寒邪的药大多是辛味的,所以治疗阴气偏盛的实寒证的药多是味辛性热升散的,如麻黄、细辛之类。

阳气偏衰是虚证,是虚寒,要以扶正为主,要用温阳散寒的药以补阳气,治虚寒、温阳散寒的药大多是甘味或辛味的,所以治疗阳气偏衰的虛寒证的药多是味甘或辛性温热偏于升散的,如鹿茸、淫羊藿、巴戟天之类。

6

中医治病与西医,

最大的不同是什么?

中医治病与西医最大的不同是,西医以病为单位来考虑治疗方法,中医治疗在考虑疾病的同时必须辨证,所以中医治病的特色是“辨证论治”。

辨证,就是辨证候的性质。证候的性质最基本的就是寒、热、虚、实。寒证必须用热药来治疗,热证必须用寒药来治疗,虚证必须用补药来治疗,实证必须用泻药来治疗。

《内经》将其归纳为“寒者热之,热者寒之,虚则补之,实则泻之”。

如果寒证误用寒药,热证误用热药,虚证误用泻药,实证误用补药,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。

如果在决定治疗方案的时候,仅仅考虑疾病诊断,就容易出现上述的问题。

7

若患者的IgA肾病属于热证

用激素无异于火上浇油

上述这个病例,如果从西医的角度来考虑,IgA肾病存在免疫失调的发病机理,用免疫抑制剂来治疗是可以的。治疗肾病时最常用的免疫抑制药物就是肾上腺皮质激素,如强的松等。

而强的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,用中药的药性理论来分析,是属于热性的,患者用了以后都会出现怕热多汗、烦躁失眠、兴奋不安、食欲增加、满面通红、口干、舌质红、苔黄燥或黄腻、脉滑数等热盛的症状。

对于中医辨证属于热证的患者,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当然就无异于火上浇油。

这位患者的中医辨证属于阴虚有热,再用属于热性的激素,当然不可能治好了。不用中医养阴清热的方法,是绝不可能治好这个患者的,临床实践也说明了这个问题。

以后大家在用西药的时候,也要考虑一下西药的药性。

并不是说西医不研究这个问题,西药就不存在寒热温凉的属性了,任何物质都是有寒热的偏性的,西药也不例外。

大量的临床实践已经证明了西药也存在药性,也应该用药性理论来指导其应用。

推荐阅读?

等我做中医发财了……

失眠,这里有30个中医验方笔记

14条经络高清动图,涵盖多个穴位,快收藏!

不点击阅读原文,你将错过什么?预览时标签不可点

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mohanliana.com/mlcs/5437.html
  • 上一篇文章: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热点文章

    • 没有热点文章

    推荐文章

    • 没有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