鐧界櫆椋庢偅鑰呭浣曡繃涓 https://m-mip.39.net/nk/mipso_6440855.html
在我国的传统中药中,有一味用于治疗胸痹心痛等疾病的药材,名叫薤(xiè)白。张仲景在《金匮要略》中至少提到了三个用薤白治病的方子(瓜蒌薤白白酒汤,枳实薤白桂枝汤,瓜蒌薤白半夏汤等),可见此药应用历史之悠久。
根据《国家药典一部》(版)的记载:中药薤白的植物来源有二种:一是百合科植物小根蒜,另一种为百合科植物薤。由于这二种植物在药用时常去青而留白,古人认为“白”意味着冷,而“青”意味着热,取其性冷而解毒之意。
近日,莱州市的苑芝秀先生为我们寄来了小根蒜(当地称野蒜或野韭)的植物图片。这些图片系苑芝秀先生拍摄于年8月30日,既有单株,也有群簇。发现地点为莱州市土山镇薛村北海边林间。
感谢苑芝秀先生。
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一下小根蒜和中药薤白的有关知识。
点击查看活动方案:我们身边的中草药——黄河三角洲药用植物大搜索活动开始啦!!一、小根蒜的植物形态
小根蒜为百合科葱属植物,多年生草本,它长得像独头的大蒜,但比大蒜小,气味又有点像葱,又名野葱、小蒜。高30-60厘米。鳞茎近球形,直径0.8-2厘米,侧旁常附着1-3个小鳞茎,外包白色膜质鳞皮,稍淡紫色。叶互生,窄条形,中空,长20-45厘米,先端渐尖,茎部鞘状抱茎。花茎自叶丛中央抽出,直立,单一,圆柱形;伞形花序顶生,由少数小花集成球形,下有膜状苞片,卵形,顶端长尖喙状。花淡粉红色或淡紫色,长圆状披针形。花,松散,小花梗近等长,比花被片长2-5倍,顶端常俯垂,基部无小苞片。蒴果倒卵形,先端凹入。花期5~6月,果期6~7月。
生于耕地杂草中及山地较干燥处,常成片生长。喜凉爽气候条件,在夏季高温期休眠,冬季土壤冻结后小鳞茎在地下越冬。春秋季节生长旺盛。
(以上图片由苑芝秀先生拍摄)
根据有关资料的描述:中药薤白的另一种药源植物薤,也是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,又名藠[jiào]头,高30-50厘米,鳞茎长卵形或卵形,数个聚生,外被淡紫红色或白色膜质鳞被,有多数须根,叶基生,直立,圆柱状,中空。花葶侧生,单一,圆柱状,光滑无毛;顶生伞状花序,半球形,松散,有多数花,具苞片;花淡紫色或蓝紫色。蒴果倒卵形,先端凹入。花期7~8月,果期8~9月。
藠头适应性较强,冬季发育停滞。翌年4月又开始生长。在偏冷凉气候条件下发育较为良好,且叶宜在寒冷气候生长。无性繁殖,以鳞茎作种球,秋季栽培的种球内已宿存有数个分球芽,栽后不久即萌发生长。分球芽不断长出新叶,当年都能形成大小不等的分球,每个分球有叶2-4片。
有见到植物薤的读者,欢迎拍成图片发给我们。
二、薤白(中药名)
中药薤白属理气药,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或薤的干燥鳞茎。夏、秋二季采挖,洗净,除去须根,蒸透或置沸水中烫透,晒干。
1、小根蒜:呈不规则卵圆形,高0.5~1.5cm,直径0.5~1.8cm。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,皱缩,半透明,有类白色膜质鳞片包被,底部有突起的鳞茎盘。质硬,角质样。有蒜臭,味微辣。
2、薤:呈略扁的长卵形,高1~3cm,直径0.3~1.2cm。表面淡黄棕色或棕褐色,具浅纵皱纹。质较软,断面可见鳞叶2~3层,嚼之粘牙。
北方多在春季,南方多在夏、秋季采收。连根挖起,除去茎叶及须根,洗净,用沸水煮透,晒干或烘干。
炒薤白:将净薤白置入锅内,文火炒至外表面呈现焦斑为度,取出放凉。
性温,味辛、苦。归心经、肺经、胃经、大肠经。
通阳散结、行气导滞。用于胸痹疼痛、痰饮咳喘、泻痢后重等症。
名家论述
1、《木草衍义》:《千金》治肺气喘急用薤白,亦取其滑泄也。
2、《汤液本草》:下重者,气滞也,四逆散加此(薤白),以泄气滞。
3、《本经逢原》:薤白,《本经》治金疮疮败,亦取辛以泄气,温以长肉也。
4、《长沙药解》:肺病则逆,浊气不降,故胸膈痹塞;肠病则陷,清气不升,故肛门重坠。薤白,辛温通畅,善散壅滞,故痹者下达而变冲和,重者上达而化轻清。其诸主治:断泄痢,除带下,安眙妊,散疮疡,疗金疮,下骨鲠,止气痛,消咽肿,缘其条达凝郁故也。
5、《本草求真》:薤,味辛则散,散则能使在上寒滞立消;味苦则降,降则能使在下寒滞立下;气温则散,散则能使在中寒滞立除;体滑则通,通则能使久痼寒滞立解。
关于薤白的通阳散结功效,主要用来温通胸中的阳气,散痰气的阻结,就是治寒痰与气阻结于胸中,出现了胸中闷痛。因此,从张仲景开始就用来治疗胸痹。现代研究认为,胸痹绝大多数类似于今天的冠心病,而薤白可以降低血脂,减少或延缓冠状动脉的硬化,改善心肌供血。因此很多人将薤白作为治疗或预防胸痹的保健食品。
关于薤白的行气导滞功效,薤白对痢疾具有治疗作用,又能行气导滞,因此在治疗痢疾方面作用比较可靠,从唐代开始医书上多有记载。对于湿热痢疾或热毒痢疾甚至可以单用薤白,比如就用一把薤白煮粥,不要煮得太过,带有三分生最好。
抗动脉粥样硬化;抗血小板凝集;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;抗氧化;抗菌等作用。
用量5~10克,内服煎汤,或入丸散;外用,捣敷或捣汁涂。
阴虚及发热者慎服。
1、瓜蒌薤白半夏汤:瓜蒌实(捣)一枚,薤白90克,半夏半升,白酒一斗。上四味,同煮。取四升。温服一升,日三服。治胸痹不得卧,心痛彻背者。《金匮要略》)
2、瓜蒌薤白白酒汤:瓜蒌实、薤白各12g,白酒适量。三味同煮,取二升,分温再服。主治胸痹。胸部闷痛,甚至胸痛彻背,喘息咳唾,短气,舌苔白腻,脉沉弦或紧。临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、非化脓性肋软骨炎、肋间神经痛、慢性支气管炎等属胸阳不振,痰阻气滞者。(《金匮要略》)
3、枳实薤白桂枝汤:枳实四枚(12g)厚朴四两(12g)薤白半升(9g)桂枝一两(3g)瓜蒌一枚,捣(12g);以水五升,先煮枳实、厚朴,取二升,去滓,内诸药,煮数沸,分三次温服(现代用法:水煎服)。通阳散结,祛痰下气。(《金匮要略·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》中的第5条云:“胸痹心中痞气,气结在胸,胸满,胁下逆抢心,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,人参汤亦主之”。)
4、治肺气喘急:用薤白研汁饮之。(《卫生易简方》)
5、治咽喉肿痛:薤白根,醋捣,敷肿处,冷即易之。(《圣惠方》)
6、治扭伤肿痛:鲜薤白和红酒糟捣烂敷患处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
7、治头痛、牙痛:鲜薤白、红糖各15克。捣烂敷足掌心。(《福建药物志》)
1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(版)》第页,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,年6月第一版。
2、《国家药典中药彩色图鉴》第页,中国古籍出版社,年10月第一版。
3、百度百科词条“薤白(中药)”、“瓜蒌薤白白酒汤”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。
4、百度百科词条“藠头”、“小根蒜(百合科葱属植物)”,由“科普中国”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。
5、张廷模:《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》第-页,人民卫生出版社,年5月第1版。
文中内容仅供参考,具体应用请以医生诊断和处方为准,因擅自服用造成不良后果者,本号概不负责。
点击查看“我找到的药用植物”:
?样板来了:一位莱州朋友拍摄的药用植物图片
?刺儿菜:我找到的药用植物
?酸枣:小时候经常在村边见到,现在才知是一味养心安神药
?商陆:这可不是“土人参”,服用千万要小心!!
?地黄:六味地黄丸中的第一味药!
?半夏:为什么叫半夏,而不叫全夏?
?苘麻:这是一种田间杂草,也是一种药用植物!
?益母草:为什么又叫坤草?
?地锦:原来止泻药“肠炎宁”的主要成份来自它!
?罗布麻:黄河口人亟需大力开发的药用植物
?丹参:以此一味药,可抵四物汤
?蒺藜:小时候多受其害,今日方知是味药材
?香蒲:李白入诗,李密入典,这种植物来头不小!
?茜(Qiàn)草:血分药中功效最全的一味中药
?红花:打胎药?染色剂?止痛药?
?姜:家中常备姜,小病不用慌
?曼陀罗:古代传说中的“蒙汗药”就来自这种植物?
?栝楼[guālóu]:认识一种植物,了解五味药材
?萹蓄:扁猪子芽儿,红根根(gei),姥娘叫俺引针针(zhei)
?蕺菜[jícài]:鱼腥草注射剂为什么被停用了?
?皂荚:一棵大乔木,长出三种药
?覆盆子:你还记得鲁迅在《百草园与三味书屋》中对这种植物的描写吗?
?苍耳:又是一种杂草型药用植物
?地肤:又名扫帚菜,藜科植物!
?王不留行:穿山甲、王不留,产妇喝了乳长流
?情人节已过,你送错花了吗?告诉你如何区分玫瑰和月季!
?鳢肠(lǐcháng):又名墨旱莲,一种可以补阴的田间杂草!
?节节草:你的重名植物咋这么多?!
?薄荷:一种辛凉解表药
?旋覆花:可降气消痰行水止呕
?射干:我和鸢尾同属一个科
?鸢尾:这种花虽美,可不要乱送人哟!
诚邀反映各地风土人情、节庆民俗、传说典故、古迹名胜、收藏制作、自然景观、美食特产等方面的各类文学艺术作品。风物大观